龙炎辉
一代宗师

[时事资讯] 秦始皇至死不曾吞并过卫国,难道是因为卫鞅?

-->

殷商的核心地区,大抵正是今天的河南省。

所以河南的几个国家,不光宋国牢牢不忘自己“亡国之余”的身份,就是卫国、郑国两个姬姓国家,有殷商文化的遗风。

郑国卫国经常被放到一起说,说河南出美女,叫郑卫之女,说河南的流行歌曲影响大,叫郑卫之音。

卫国也是殷商遗民特别多的地方。周武王打赢了牧野之战,军队开进朝歌。商纣自焚死了,商人投降。周武王不想激化民族矛盾,对商纣的儿子武庚禄父给以优待;但是当然他也不会对武庚禄父放心,就派了自己的两个弟弟管叔和蔡叔来监视他。武王把朝歌分成三块:北边叫邶,封给武庚禄父;东边叫鄘,封给管叔;南边叫卫,封给蔡叔。三个人共同治理殷商遗民,因此叫三监。

显然,这个局势并不稳定。尤其糟糕的是,周武王灭商之后,第二年就病死了。儿子成王年纪还小,于是弟弟周公姬旦摄政。这个时候,管叔和蔡叔不但不监视武庚禄父了,反而和武庚禄父勾结,一起发动叛乱,这就是有名的“三监之乱”。

于是周公调动了可以调动的全部力量,发动了第二次东征。这次仗打得远比武王伐纣惨烈,《诗经》里面说:“既破我斧,又缺我斨。周公东征,四国是皇。哀我人斯,亦孔之将。”戕是方孔的斧子,皇同惶。就是说,这一仗,把武器都打残了,四面八方的国家,都打得人心惶惶的。当兵的能活着回来,都庆幸自个儿命大。

终于乱子平定,周公就把邶、鄘、卫三监合并,封建了一个卫国。这次派到卫国去坐镇的人物,当然得是最信得过的人了,于是周公选择了自己的小兄弟康叔封。

秦始皇至死不曾吞并过卫国,难道是因为卫鞅?

卫国既是殷商的王都所在,又有爆发叛乱的糟糕先例,周公对这里的统治,当然是格外重视的。因此他特别叮嘱这个小兄弟说,对殷民不要采取高压政策,要做春风化雨式的政治思想工作(《康诰》)。

商人特别喜欢喝酒,据考古发现看,多穷的人陪葬品里都会有个酒杯。传说商纣搞过酒池肉林,大概也是有点依据的。周公对这个风气很反感,他说,商朝就是因为喜欢喝酒,酒腥气飘到天上,才导致“天降丧于殷”的。于是,他颁布了非常严厉的禁酒令(《酒诰》):

“厥或诰曰:‘群饮。’汝勿佚。尽执拘以归于周,予其杀。又惟殷之迪诸臣惟工,乃湎于酒,勿庸杀之,姑惟教之。有斯明享,乃不用我教辞,惟我一人弗恤弗蠲,乃事同于杀。”

大概就是说,殷顽民聚众喝酒,还有受再教育的机会。周人要是谁这么干,那就马上送回首都来,咔嚓掉算了,绝不宽贷。

今天的上海还迷恋着旧上海的风情,卫风也接过了商人“好酒及色”的传统。孔子到卫国,先赞叹人很多,也很富裕,后来就感慨“吾未见好德如好色者也”。

我们看一下地图,宋、郑、卫这三个河南地区比较重要的国家,卫国突在最北边,大部分国土在黄河以北。所以在春秋时,卫国最早受到北方戎狄部落的攻击,鲁闵公二年(-660年)十二月,卫国国都沦陷,从此卫国就衰落了,基本可以说是一蹶不振。


衰落到什么地步呢?——秦始皇统一中国的时候,把它给忘了。

一直到秦二世的时候,不知道哪天一翻地图,诶,怎么还有个卫国啊,赶紧取消掉。所以卫国反而成了最后灭亡的诸侯国。

但是,国力弱归弱,卫国是一个很出人才的地方。而且和宋国不同,这儿出的不是思想家,而是踏踏实实的政治家、军事家,到战国时代,最重要的两个改革者,一个吴起一个商鞅,都是卫国人。

当然,他们没有报效祖国,而是跑到其他国家去了。看东周尤其是战国的历史,竟依稀有这样的感觉:卫国不像个国家,而像所大学。大学培养出来的高材生当然不一定会留校,而是纷纷跑到外企打工去了。


#1楼
发帖时间:2015-10-28 17:24:48   |   回复数:3
龙炎辉
一代宗师
可以看看哦
2015-10-28 #2楼
ALLEN820213
隐世仙人♂
感谢楼主分享!!!
2015-10-28 #3楼
170761468
一代宗师
感谢楼主分享!!!
2015-10-29 #4楼
游客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