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炎辉
一代宗师

[时事资讯] 烛影斧声,赵匡胤真的死于弟弟赵光义之手吗?

-->

宋太祖赵匡胤于公元960年发动陈桥兵变,黄袍加身,做了17年皇帝,到公元976年便撒手归西了,正史中没有他死亡的明确记载,《宋史·太祖本纪》中的有关记载也只有简单的两句话:“帝崩于万岁殿,年五十。”“受命杜太后,传位太宗。”宋太祖赵匡胤的去世十分突然,他的去世甚至在江湖衍生出了上流传千年的一则公案——“烛影斧声”。

司马光的《湘山野录》中记载,开宝九年十月,那天天气极为寒冷,宋太祖赵匡胤急唤他的弟弟晋王赵光义进入寝宫,宋太祖斥退旁人,只留下他们两人自酌自饮。酒过三巡,已是夜深了,他见晋王赵光义总是躲在后边,极其害怕,自有几分得意。见殿前雪厚几寸,便用玉斧刺雪,还不时对他弟弟说:“太容易了,真是太容易了。”当夜赵光义依照没走,留宿于禁宫。第二天天快亮时,禁宫里传出宋太祖赵匡胤已经死了的消息。赵光义按遗诏,于灵柩前即皇帝位。

历史上所谓“烛光斧影”的疑案就指此事。有人认为“烛光斧影”也许不是疑案,只是晋王赵光义戕兄夺位的借口。宋太祖安排后事是宋朝的国家大事,不可能只召其弟单独入宫,并且赵光义又在喝酒时退避。用玉斧刺雪,这正是赵匡胤与赵光义进行过争斗的状态,晋王一狠心杀死宋太祖。要是不这样写,这段史料也许会被封杀。

后辈知名学者的近著,如张其凡教授的《赵普评传》、《宋太宗论》,李裕民教授的《揭开烛影斧声之谜》等等亦持老一辈的观点。如张先生谓:“太祖死时无传位遗诏。马韶陈符瑞言晋王(太宗)利见之辰事,晋王亲信梦神人语晋王已即位事……都反映了晋王在为继位的合法化方面从神的方面寻找帮助。使太宗之继位有名正言顺之法令根据,则此类事岂非画蛇添足,而烦伪造也?宋后命王继恩召德芳,也反映出太祖因猝死而无遗诏。”(《历史研究》1987年2期)李先生则更为明确地指出:“赵光义(太宗)抢位之际,没顾得上临时编造遗诏,事后再说宋太祖有遗诏,不会有人相信”而对史官们来说,“要无中生有地杜撰遗诏和宣诏人,史官岂有如此胆量?据实说没有遗诏,没有宣诏人,是抢位夺权,史官更怕得罪皇上,不得已,只好不说”。所以,宋代官修史书都只能含混其辞:“《实录》、《正史》都不曾记载赵光义即位的顾命大事。”

以上所举各说,均属“篡弑论” (即宋太宗是害死了太祖以后篡位自立的)的观点。学术界还有部分学者,如已故著名宋史专家张荫鳞、聂崇歧,美籍华裔著名宋史专家刘子健,日本知名学者荒木敏一,大陆中青年学者刘洪涛、侯虎等,则对“篡弑论”的观点有所保留。他们认为太租并非死于暗杀,而是自己猝死,与太宗无关。正因为是猝死,所以根本也就不会有传位于太宗的遗诏,太宗即位属于自立。如张荫麟先生说,太祖之死因虽不能确断,“然有一事可以确知者,太宗即位并无正式传授之法令依据(无论事实上本无,或虽有而太宗名义上不用之)。否则,实录、国史以至于李焘《长编》断无不加记载之理”

还有一种意见,虽没有肯定宋太宗就是弑兄的凶手,但认为他无法开脱抢先夺位的嫌疑。在赵光义即位的过程中确实存在一系列的反常现象,即据《涑水纪闻》所载,宋后召的是秦王赵德芳,而赵光义却抢先进宫,造成既成事实。宋后女流,见无回天之力,只得向他口呼“官家”了。

太祖晏驾,得到消息的宋皇后惊恐万状,急忙召唤内侍都知王继恩,让他速速去找秦王赵德芳来。王继恩久在大内,深知自己现在所肩负的使命的重要性,他思忖片刻,作出了自己的抉择——一溜烟跑到晋王府,去找赵光义。

作为一名内侍,王继恩作出这样的决定,还是需要一定魄力的,毕竟皇后钦点要秦王来,以后万一秦王即位,他被满门抄斩的概率相当高。不过这也从一 个侧面反映出晋王赵光义当时在朝野的地位和影响力,这个时候的赵光义,已经成功扳倒了开国元勋赵普,也为自己培植了大量党羽,不客气地说,早已经具备了政 变的基础。

王继恩一路小跑,窜到晋王府门口时,看到门前蹲着一个什么黑乎乎的东西,招呼之下,才知道是医官程德玄。王继恩很奇怪,天寒地冻,这家伙蹲在这 里干什么?程德玄的理由是:“二鼓时分,我正在家里休息呢,听到外面有人拍门,说晋王找我,出去一看连个鬼影子都没有。这样翻来覆去搞了三次,我怀疑晋王 是不是病了,就来看看。”

很自然他也反问了王继恩来做甚,王继恩急忙将来意讲明,二人一同叩门,进去见晋王。赵光义没有睡觉,据说正在家里拿着书本搞学习,这有点不正 常。听二人讲了宫里刚刚发生的事,赵光义开始犹豫了,试想如果遇到一个阴险的哥哥,设计这样一个圈套,你不去找皇子而自己径直入宫,触犯了大忌讳,必死无 疑。

现在三个人是在一条船上了,王继恩和程德玄也担着风险,所以听赵光义说,想要和家人商量一下,他们顿时急了。王继恩喊道:“时间久了,恐怕就被别人(德芳或者德昭)抢了!”

另一是从医学的角度出发,认为太祖死于家族遗传的躁狂忧郁症。一说承认太祖与太宗之间有较深的矛盾,但认为“烛影斧声”事件只是一次偶然性的突发事件。其起因是太宗趁太祖熟睡之际,调戏其宠姬花蕊夫人费氏,被太祖发觉而怒斥之。太宗自知无法取得胞兄谅宥,便下了毒手。纵观古今诸说,似乎都论之有据,言之成理,然而有关宋太祖之死,当前仍未找到确凿无疑的材料。

还有人说赵光义并没有杀死赵匡胤的动机。因为《宋史·太祖本纪》里明明白白写着,太祖生前,就已经明确表明太宗赵光义才能胜过自己,理应接替宋朝皇帝的位置。而且两人关系至少在表面上很好,宋史中,多次有赵匡胤去赵光义家里的事情,只不过,记载的是“幸光义宅”。最重要的一点是,赵匡胤并没有立太子,当然同样也没有立皇太弟。这个也有情可源,毕竟皇太弟这个称呼不伦不类,宋朝没有必要一开国就犯这样的低级错误。


#1楼
发帖时间:2015-08-23 11:46:30   |   回复数:3
cg07218
一代宗师
感谢楼主分享!支持一下!
2015-8-23 #2楼
ALLEN820213
隐世仙人♂
感谢楼主分享!!!
2015-8-23 #3楼
jokingcheung
超凡入圣№
谢谢分享
2019-10-22 #4楼
游客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