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炎辉
一代宗师

[时事资讯] 四大名著谜——《西游记》与全真七子纠缠不清的关系

-->

关于《西游记》的作者到底是谁,数百年来一直是一个历史悬案。二十年代,胡适与鲁迅根据清代学者吴玉搢的《山阳志遗》、阮葵生的《茶余客话》和丁晏的《石亭记事续篇》等书的考证结合天启年间《淮安府志》的记载,得出了《西游记》的作者是淮安嘉靖中岁贡生吴承恩的结论。这以结论为后人所接受,成为了当今关于西游记作者之争的主流观点,从近百年来所出版的《西游记》署的作者名来看,也是吴成恩为主。而且在中小学乃至大学的历史教材中也直接采用了《西游记》的作者是吴成恩的说法。但是,从今天学术界的考证来看,这一结果是存在争议的。

四大名著谜——《西游记》与全真七子纠缠不清的关系

《西游记》剧照


在比较著名的几种明清刻本《西游记》如明刻本《新镌全像西游记传》、《新刻出像官板大字西游记》《李卓吾先生批评西游记》等均未署名作者吴承恩。

从目前所能见到的各种比较古的《西游记》版本看,没有一部是署名为吴承恩的。《西游记》作者署名为吴承恩,是从近代以来的事情。《西游记》的作者是吴承恩,是胡适先生的一个考证结果。但是,由于材料的局限和胡适先生在利用材料时的一些先入之见,导致胡适先生的考订结果不可避免的实存一些常人很难发现的疏漏之处。他们认定《西游记》的作者是吴成恩,主要是基于历史典籍的记载和《西游记》中大量的淮安方言的出现。

吴承恩是明朝山阳人,也就是今天的淮安。他出生在一个破落的小商贩家庭。父亲吴锐,原为是一个读书人,喜好读书,凡是经史百家,没有不看的;而且还十分的喜欢谈史谈政。后来为了养家糊口,被迫弃文从商,贩卖绸缎布匹。却不善经营,朴实木讷,以致家境清寒。到了吴承恩父亲这一代,家道中落。但在父亲的影响下,吴承恩从小聪慧敏捷,博览群书,尤其喜爱看稗史小说,矢志奇鬼怪一类的书籍。后来,吴成恩进了私塾读书,怕老师看到,便偷偷地把这些闲书放在桌子底下来读。积累了不少关于民间神话方面的故事。嘉靖八年(1529),吴承恩到淮安知府葛木所创办的龙溪书院读书,葛木见他有下笔立就之才,很赏识他,。但是由于吴承恩不善于做八股一类的死文字,因而屡试不中。一直到了四十岁左右,才补为贡生,在长兴县做了一个县丞之类的小官。他生性倔强,耻于官场的各种周旋应付,因而时常与友人朱曰藩把臂入酒垆,跅弛自放,寄趣于诗酒之间,来宣泄自己怀才不遇的郁闷心情。吴承恩自己的仕途虽然很不顺利,但是因为他自幼就有文名,所以交往了一些当时非常有名的文人,例如他和嘉靖状元沈坤,诗人徐中行都是挚友。这也说明虽然他科举不成,但还是一个非常有才的人。科场的失意,同时也使穷困潦倒的吴承恩有机会回复到自己所嗜好的小说上来,由于吴承恩从小就读了大量的鬼怪志异一类的小说,心中积累了大量的素材,并具有诙谐戏谑的文人气质。他对宋元话本《大唐三藏取经诗话》中猴行者、元杂剧《西游记》中猪八戒等形象发生浓烈的兴趣。同时,他还对唐太宗时僧人玄奘西行取经,历尽千辛万苦,耗时十七年,终于从天竺取回佛经的有关民间传说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以他这一生有才能、有条件、有时间的情况来看,《西游记》确实很有可能是他所作。而且在他去世后四十多年编的天启朝《淮安府志》中明确记载了《西游记》是吴承恩的作品之一,学者们通过分析书中的语言,认为太多数都出自淮安的俚语,以此推断作者应该是淮安人无疑,清代的大学问家纪晓岚也从书中提到的司礼监、锦衣卫、兵马司等机构设置推测其应为明代人所作。综合以上这种种条件,似乎吴承恩是《西游记》作者已经成了必然的答案。

四大名著谜——《西游记》与全真七子纠缠不清的关系

古版画西游记人物-孙悟空

本世纪20年代,鲁迅根据前辈学人的记载和有关文献,在其专著《中国小说史略》中,提出了《西游记》作者为淮安人吴承恩的观点;同时,胡适、董作宾及稍后的郑振铎、赵景深等人也开始了对吴承恩的研究,赵景深还于1936年首次撰成《西游记作者吴承恩年谱》。至此,原本在清代学人笔下尚且模糊的吴承恩的轮廓逐渐被勾勒出来。但是,这一系列的考证似乎也存有可疑之处。一是从现存的吴承恩诗文以及他同文友交流的的文字中从未提及撰写《西游记》的事情。二是《淮安府志》中虽然记载了吴承恩著《西游记》,但书中没有说明这本《西游记》是什么类别的书,是演义小说还是地理方志。还有学者认为“《西游记》很多地方写到是金丹大道,但是吴承恩根本就不懂炼丹术,不可能写出这么一部奇书。此外,先前我们证明《西游记》的作者是吴成恩的最大的证据就是大量淮安方言的出现,但是书中同时还存有许多其他地方的方言。这个问题又如何解释。由此可见,《西游记》的作者是吴成恩一说也还不能说就是定论。

四大名著谜——《西游记》与全真七子纠缠不清的关系

丘处机画像

丘处机又作邱处机,宁通密,号长春子,元栖霞(今山东栖霞)滨都里人,生于宋绍兴十八年(公元1148年),相当于金熙宗皇统八年(公元1227年)仙逝。 

在此之前曾有人提出《西游记》的作者是丘处机说法。丘处机少年出家,自号长春子。从师于王重阳,是全真七子之首,他在南宋末年名气很大。元太祖铁木真也慕名请他去蒙古传道。据说,丘处机抱着“入世”的想法,率领十八个弟子前去蒙古草原,朝见铁木真大汗,并讲解道法,使铁木真十分钦佩。后来,他又游走于蒙古各地,宣扬道教真义。他的弟子李志常曾以此为题材,写了本《长春真人西游记》,简称《西游记》。渐渐地,人们把《长春真人西游记》与小说《西游记》混同,并认为邱处机是小说《西游记》的作者。因为《西游记》风行明代之后,各种版本都不署作者名。所以即使当时的人也无法弄清楚这本书的作者到底是谁。到了清代汪象旭著《西游证道书》,卷首有《邱长春真君传》一文,提出了《西游记》的作者就是丘处机的说法。他还提出在,《西游记》的原书中曾附有元虞集所撰写的序,序中记载着紫琼道人请他为《西游记》写序,并说这个道人就是丘处机。但问题是,这本《西游记》到底是不是记载有孙悟空、唐玄奘的《西游记》,是不是人们将丘处机的弟子所作的《长春真人西游记》等同于了小说《西游记》。因为在小说《西游记》中写到明代之事,而丘处机是南宋末代人,根本不可能知晓明代之事。二是《西游记》中很多地方出现淮安方言,邱处机一辈子生活在华北,不可能会使用淮安话。由此,汪氏所提出的《西游记》的作者是丘处机的说法也是值得商榷的。

最近又有人提出了《西游记》的作者是明嘉靖的“青词宰相”李春芳的说法。在吴承恩的诗集中有一首《赠李石麓太史》的诗,而李春芳的号就是石麓。李春芳是江苏兴化县人,嘉靖年间中状元及第,因善于撰“青词”而累升至宰相。少时曾在江苏华阳洞读书,故又有号“华阳洞主人”。这就与世德堂本《新刻出像大字官板西游记》卷首的“华阳洞天主人校”一句联系来。此外在《西游记》的第九十五回还有一首诗:“缤纷瑞霭满天香,一座荒山倏被祥;虹流千载清河海,电绕长春赛禹汤。草木沾恩添秀色,野花得润有余芳。古来长者留遗迹,今喜明君降宝堂。”这首诗的第四、五、六、七四句,正是暗含有“李春芳老人留迹”的意思。

此外还有人人提出西游记的作者是开封地区周王府的藩王所作。在我们所能见到的《西游记》中,有一篇署名陈元之的序:“《西游》一书,不知其何人所为,或曰出今天潢何侯王之国,或曰出八公之徒,或曰出藩王自制。”也就是说这本书有可能是藩王自创。但我们看《西游记》一书,可谓博大精深,无所不包,作者不仅要对佛学道学友很精深的研究,而且还要对历史、对《易经》有很深的造诣。《西游记》中很多地方讽刺道家皇帝,而赞美贤王,正是表现了地方藩王对嘉靖的不满。《西游记》中还有许多开封方言,也可证明此书出于开封人之手。而且当今所能《西游记》版本正是从藩王府中刻印的。

还有学者根据《永乐大典》残本中发现的“梦斩河妖”一段文字,提出同上面积种观点都不同的看法,他在《永乐大典》的残存“游”字部里里面,发现了到《西游记》中“梦斩河妖”中的一段,同《西游记》中记述的一模一样,大约有八百多字。其中的人物描写栩栩如生,情节十分生动。因为明朝初年就已经有《西游记评话》面世,而署名吴承恩的《西游记》是出现在一百年之后,这说明了《西游记》的作者,也许并不是明朝晚期的吴承恩,而是另有其人。《西游记》的作者到底是谁,也许还有待于进一步的探讨和研究。要真正解开《西游记》作者的历史之谜,还需要进一步发掘更多的第一手资料。


#1楼
发帖时间:2015-08-08 11:31:37   |   回复数:5
cg07218
一代宗师
感谢楼主分享!支持一下!
2015-8-8 #2楼
ALLEN820213
隐世仙人♂
感谢楼主分享!!!
2015-8-8 #3楼
笑凡
一派掌门
感谢楼主分享
2015-8-8 #4楼
亚瑟王
一派掌门
是不是都不重要了 书好看就多看看
2015-8-9 #5楼
hzy322799
武林盟主
“但是吴承恩根本就不懂炼丹术,不可能写出这么一部奇书。”没养猪就代表没吃过猪肉?
2015-8-9 #6楼
游客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