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eroical
超凡入圣№

[] [闲聊灌水] 61位社会人士同考奥数 大学数学教师仅得56分

-->
本帖最后由 heroical 于 2011-3-2 03:47 编辑

61位社会人士同考奥数 大学数学教师仅得56分
一位应考者认真答题
27日,老少同堂参加奥数体验考试

奥数题到底有多难?看了下面的这句话你就能知晓:2月27日由61位社会各界读者参与的奥数体验考试成绩昨日出炉,其中6名参加考试的中学、大学老师,没有一人上及格线。而61人的平均成绩仅有28.80分。

61人考试平均成绩28.80分

本次体验考试本报聘请教学专家,综合西安市一些名校2009年、2010年的“小升初”奥数考试试卷,专门出了一套难度适中的百分制模拟试题,其中选择题5个,填空题10个,计算题3个,解答题5个;考试时间与名校录取奥数考试时间相同,都为70分钟。

昨天出炉的考试试卷得分汇总显示,本次参加考试的61人中,平均得分为28.80分,最高分69分,最低分3分;60分以上仅有5人,30分以下的人数占考试总人数的59.02%;小学组平均成绩30.43分,社会组平均成绩27.33分,总体而言小学生考得比成人好。

分数低并非老师们不优秀

“奥数被喻为"数学杂技",是一种高难度技能,一般人玩不转它。”负责本次体验考试出题和阅卷的佟老师说,这次考试中,下至中学老师,上至大学教师,再往上是从事了几十年数学教育工作的退休老师,他们的成绩均未超过60分,但这并不能说明这些老师不优秀。奥数作为发现和选拔数学精英的一种“小众”方式,不是人人都适应。世界数学大师安德烈奥昆科夫到南京大学访问时,也曾被中国小学生的一道奥数题现场难倒,难道因此就说他不是数学大师?“因为分科不同,因为所处教学阶段的不同,无论考多少分都能理解。”佟老师说。

据了解,本次体验考试的题目今日起将在华商网(www.hsw.cn)上公布,有兴趣的读者可试着上网查看试题解答一下,看看你能考多少分。

考生感受

这种题确实是折磨孩子

兴致勃勃地参加了奥数体验考试,但考出的成绩却不尽如人意,参加考试的考生们会有些什么样的感受呢?记者有针对性地采访了几名参与者,他们都说了一下自己对奥数的看法。

38岁的何女士:几乎一道不会,不知道咋办

38岁的何女士在“参加奥数考试体验感想”中写道:作为一名家长来参加报社组织的这次考试体验,我感触颇深。由于儿子正上小学二年级,在下学期就要面临着给孩子报不报奥数班这个纠结的问题,尤其是自己在做奥数题时几乎一道题都不会,而旁边上过奥数班的小学六年级孩子却能飞快地答题,我真不知道怎么办!我以为,奥数题本身没有过错,针对学生来说,偶尔做做奥数题也无妨,但不能过分施压、加压;不过,也不应一棒子打死奥数,从开发智力、拓展思维这点来看,不应全部取缔奥数,应该让数学老师在课堂之余偶尔加上一些奥数题来锻炼锻炼孩子,而不应该拿它来作为择校工具。

4S店店员:本来想着能得50分的

在一家4S店做职员的马先生说,因为自己以前参加过中学时的数学竞赛,当时得了30多分都有名次,题都很费神,这次试题感觉如果时间足够,能得50分左右,没想到才考了15分。这次得分太低,可能与长时间不做题有关吧,反应慢。总之,让小学生做这种题确实是在折磨孩子。

中学老师:立法改变以奥数招生现象

参加考试的还有几名老师,作为一名中学老师,孙老师感受也很深刻,他说,答题很费劲,想必小孩做会更痛苦。但同时,他承认内心也纠结:小孩痛苦,又不能不学,不学则失去进入重点学校的机会。孙老师的观点是,要改变以奥数招生的现状,就需要立法,如将醉驾写进法律一样,估计这样才能彻底解决。

大学数学老师:小学生普遍学习不合适

奥数的确比较难,我是数学老师才考了56分就说明了这一点。但是我感觉奥数的一些题目设置都有问题,逻辑性不是很强。

我在解答的时候基本都是用小学生的办法,简单地加减乘除,不列方程式。但仍然感觉奥数只是适合少数人的,小学生普遍学习不是很合适。

六年级学生:我喜欢奥数完全是兴趣

我是在家里爸爸给我辅导的,没有去参加奥数班。我比较喜欢奥数,完全是一种兴趣,没兴趣爸爸也肯定不会强迫我去学,爸爸是学外贸的,他每次给我讲解之前自己都要研究好半天,一个星期讲上个四五次吧,都是利用晚上的时间。至今还没有参加过什么奥数的择校考试。我和爸爸的共识是,奥数不是目的,而是兴趣。

考试分析

小学生分数虽高但都是填鸭式套用

“学习奥数就好比小孩比吃饭,不能因为饭量大就说孩子成人了”

针对本次考试很多考生只做了选择题和填空题,而计算题和解答题没做,导致得分普遍较低的问题。佟老师表示,这样的成绩在意料之中,因为奥数这样高难度的“命题”不是人人都适应的。

奥数到底在考啥?很多为初、高中教学内容

“奥数到底考的是什么呢?其实说白了就是用高中、初中知识来考查小学生涉猎面。”昨日上午10时,负责本次奥数体验考试试卷出题、阅卷的西安一家中学的佟老师一语中的,他说,这套从西安一些名校“小升初”试卷中抠出来的模拟题试题,实际涉及了教学大纲从小学四年级到高中阶段的知识。

分析试卷构成,佟老师介绍,考卷里不仅有五年级课本的动手操作,也有初中分式、一元一次不等式以及高中的排列组合等知识应用。就解题方法而言,小学生大部分用的是技巧类解法,而成人主要用方程。

为啥题会这么难?名校要借此筛选优质学生

“面对奥数热的低龄化、扩大化趋势,作为一个老师我觉得也很痛心。”佟老师向记者表示,成千上万被送进奥数班的孩子中,到底有多少人喜欢并且跟得上,现在只能通过考试才能知道。

他向记者介绍,每一年该校在小学升初中的过程中,仅有200个名额留给总校子弟,其余的600多人均是从社会上招收进来的,在应试教育的考试中,能考到100分的学生太多了,怎么办呢?奥数就成为筛选优质学生、考查学生思辨能力的唯一选择。随着报考人数的逐年增多,现在“小升初”的奥数试题也是越来越难。

针对很多家长的质问,这样做究竟是开发了孩子的智力还是在折磨他们?佟老师表示,在没有找到有效筛选办法前,估计奥数考试还会进行下去,毕竟每个学校都希望自己的学校能多来些“尖子生”。

小学生为啥分数高?大多数接触过这方面训练

“从这次考试的试卷分析,最高的考试成绩为69分,但该考生为六年级学生,接触过这方面训练。”佟老师说,按照自己10多年的教学经验,以及对考生知识层面的了解,参加这次体验考试的学生,多数都接触过奥数训练,答题时都是填鸭式的套用而已。

至于奥数知识小学生到底能掌握多少呢?佟老师说,学习奥数就好比小孩比吃饭,有一个身体条件好、吃得多的小学生,不能因为饭量超过大人就说其是成人了,再怎么说,孩子就是孩子。而且奥数里面所涉及的知识很多是初中、高中的,小学生会做奥数仅是老师讲的题多了,孩子做的题多了,在考试的时候套用做题模式的占大多数。“要说理解、吸收有多少,客观地讲,很少。”佟老师。

专家观点

奥数班70%的孩子都在“陪太子读书”

“付出了宝贵的时间和高额学费,最终可能一无所获”

“一共23道题,只有6道题是课本上的内容,还是课本的延伸,这几道题,中上游的孩子可能做得出来,其他的都是奥数专题,甚至还有两道题涉及高中阶段的教学点”,昨日下午,拿着本报27日奥数体验考试的试卷,西安市教科所小学教研部主任、小学数学教研员、特级教师马俊华逐一对试题进行了点评。

小学生学的是“升学奥数”

“一只船有一个漏洞,水以均匀速度进入船内,发现漏洞时船内已经进入了一些水,如果以12人淘水,3小时可以淘完,如果5个人淘水,10小时才能淘完,现在要想在2小时内淘完,需要多少人,这是奥数专题里的"牛吃草"”,马俊华指着这道题说道,通观这套题,他说,没接触过奥数的很难做出来。假如他自己没接触过奥数,同样也做不了几道题。

马俊华说,真正的奥数只是为2-3%的孩子准备的,其本意在于发现和培养在数学方面上具有优势智能的孩子,也就是说,一个50人的班,只有一两个孩子适合学奥数,眼下这么多的孩子上奥数班,显然“有点揠苗助长”。“我觉得现在的孩子学的是"升学奥数",成了重点中学甄别、选拔孩子的工具,奥数做了替死鬼”,马俊华说。

学校为何选奥数作为选拔工具,马俊华揭示了原因,在难度上和综合性上,奥数题区分度高,能把相对聪明和不聪明的孩子区分开,这样一来,势必把一些没“优势”的学生抛开。但也有人不这么认为,理由是奥数题也能以大量的训练甚至记忆来取得较好的分数,但需要花费大量精力在奥数上,无疑增加了学生的负担。

70%孩子不适合学奥数

马俊华说,在学奥数的孩子里,大约有30%的孩子不至于产生太大的困难和心理上的困扰,这部分学习在中上游的孩子通过学习可达到基本掌握的水平,“剩下的70%都是在"陪太子读书"”,马俊华形象地比喻说:“这些孩子本身在学校学数学就不是很轻松,再学奥数,孩子只会感到自己笨,觉得在数学上自己无能,甚至会影响在学校的学习!丧失对数学的信心!”

马俊华说,在不讨厌奥数的前提下,这部分孩子如果报了班,一周上一次奥数课,基本上就是边学边忘,没有效果,奥数不能用在学校学数学的方法去学,学校的教材是渐进的,跳跃性不大,而奥数课上有的例题,在思路上没有迁移性,一堂课密度大、坡度陡、难点集中,一般的孩子很难做到当堂消化,如果不及时巩固和训练,只能是“夹生饭”,边学边忘,“孩子付出了宝贵的时间和高额学费,最终可能一无所获。”马俊华说。“与其如此,家长倒不如正确看待孩子的成长,对孩子合理的定位和预期,让他适合天性地发展,及时发现孩子的智能优势,在扬长的基础上避短”,马俊华给出了中肯的建议。

本组稿件除署名为均由本报记者陈思存 耿彦红 卿荣波 采写

我与奥数

实在看不下去高一学生病床上写控诉信

“奥数班背后,不是沧桑就是肮脏”

回忆是座桥,通向奥数牢。

时隔3年,我本以为自己早就淡忘了那段“黑暗”的岁月,谁曾想报纸上的征文信息竟然又唤起我那对奥数的怨念,更没有想到的是,这股怨念居然强到能令一向讨厌写东西的我,坚持着一只手在病床上敲下这段文字。

作为一个“过来人”,我很想说说我个人对奥数的几点看法。

第一点,想说一说奥数对这些小学生的用处。

有些学生确实是喜欢奥数而且因此启发了思维,引发了对数学的兴趣,但这只是极少一部分人。而更多的人会因为奥数难度太大学不会看不懂,连带着挫伤了学习数学的信心与兴趣,也会因为奥数而忽视了其他学科。我小学同桌就是这样,奥数学得非常好,但是英语(论坛)连个 “Whatisyourname?”都不知道是啥意思,中考时英语也才刚及格。而我的奥数学得并不好,上的初中也只是个二类,但去年中考却考了601分,我那些上了重点初中的小学同学里,貌似没有一个考得比我高的。中考不考奥数,考的只是课本上的东西,那么我们在小学就去学奥数是为什么?除了搞得孩子神经崩溃、父母花钱伤神还有什么?

第二点,奥数班背后,不是沧桑就是肮脏。

我想,所有人几乎都清楚沧桑的含义,现在哪个五年级以上的小学生不是上三四个奥数班,至少我上奥数那会就报了三个班,我记得我那时候是早上6点出门晚上10点回来,而且我们六年级下半学期那会就是平时在学校学的也是奥数,以至于小学上完我六年级下半学期的课本都跟新书没区别。此外,整天都要听父母老师上“政治课”,什么不好好学奥数就上不了中学,以后你人生就是一片黑暗之类的“恐吓”,在这种压力下,那些考上重点的学生,风光的背后哪个不是沧桑万分。

而在这种压力下产生的肮脏更可怕。

第一种是那些迫于老师、父母压力,学着作弊、请人代考的学生,这话绝对不是我在这胡诌,我那会就有许多人在考试时作弊,甚至花钱让学得好的同学去替考。各位,他们只是六年级的小学生,就学会了替考、作弊,这就是素质教育的成果吗?

第二种是老师,可以说奥数如今能这么火都是这帮子老师促成的,为了争取那高昂的奥数补习费不断提高奥数难度、提高上重点的门槛,一周一次课一次一个多小时一学期就收取1000多元,说是明抢都不过分。那些有名的老师更是风光,比如Q老师,当时为了听那家伙讲一节课交了好多钱结果只买了个站票。还有,为了多争取考试机会到处给那些补习老师塞钱,有些老师甚至直接“索贿”,不是我不尊师,为人师表,你们真的不配得到我们的尊敬。

也许我上面说的一些话有些片面,但是我可以肯定的是,这种病态的奥数教学必须叫停。小学是孩子们最后的童年,我不希望让更多的孩子们回忆起这最后的童年时是一片昏暗痛苦。

对于我们这些人来说,那段回忆已经是痛苦的代名词,我最后一段童年已经被奥数这座恐怖的牢房囚禁,我不希望未来的孩子们跟我一样,真的不希望。

我恳求各位叔叔阿姨帮帮这些孩子们吧,还他们一个自由快乐的童年,谢谢你们!



扩展阅读:

奥数仍为“小升初”敲门砖 寒假未放补课升温

孩子寒假未放,奥数培训已开始升温。

家长大把花钱,孩子密集上课,可不是出于对数学的热爱,而是为了在小升初考试中占得先机。

不过,按照权威说法,只有5%智力超常的孩子适合学奥数,不知道家长蜂拥送孩子学奥数时,有没有考虑过,如果孩子不属于那5%,会不会被那些“变态”难题伤了自信,非但得不到提高,反而会产生厌学情绪的风险。

再过几天,初中和小学生的寒假就要开始了,各种奥数假期培训班报名已先火了起来。记者调查发现,尽管高考(微博)保送政策从2014年开始调整,凭奥赛获奖保送上大学的路子大大收窄,但由于“小升初”考试中奥数知识仍有相当大的作用,奥数热在小学阶段并没有明显降温。资深奥数教练直指:“初中择校风不止,奥数培训热难退。”

海珠区家长陈小姐的儿子今年读三年级,从去年9月开始,每周末都在区里的奥数学校上课半天。这几天儿子刚考完试,陈小姐便联系上一名有经验的奥数教师,并在网上发帖,希望找到别的家长一起“拼团”,组成一个10人的小班在寒假里上课,“因为区奥校都是几十个人一个班,效果可能没那么好。”

记者了解到,随着寒假的到来,市奥校和区奥校的课程进入尾声。但一些学生家长或是想让没考上奥校的孩子接触奥数,又或是想给已有基础的孩子“加加料”,导致寒假未开始,奥数培训辅导市场已先升温。

位于五山路1号的华晟大厦可谓是“补习班的天下”,许多大型教育培训机构将高端服务项目安排在这里进行,比如“一对一”辅导。“你们有奥数辅导吗?”“有!我们有专职的奥数老师团队。”记者在一家名为“×大”的培训机构咨询时,得到了这样的肯定答复。

咨询小姐告诉记者,要先将孩子带来做一个免费的综合测评,才能定下主讲老师、课时、授课内容和学习目标。当记者问及师资情况时,该咨询小姐表示,奥数团队的老师都是专门研究竞赛数学的,如果需要市、区奥校的教练,也可以代为安排。

更有一个培训机构在网站主页上列出了各年级的奥数寒假班,每天两次更新报名情况,制造出学位抢手的紧张气氛。截至昨天傍晚6时,报名网站显示,22个班中有15个班名额已满,其余的各班基本只剩下两三个空余名额。

专门的研究团队、一对一讲课,要价也实在不菲:“×大”的咨询老师介绍,一次奥数“一对一”授课(一般为2课时)的价格在260元至300元之间 。如果一个寒假上10次奥数“一对一”课程,就要花掉将近3000元钱。据了解,尽管如此,有报读意向的家长还是不少。“很多华师附小的学生都在我们这里上‘一对一’奥数课程,他们的目标就是考上华附的初中部。”

同在华晟大厦的另一家知名补习机构“×越”的咨询代表也表示,奥数“一对一”培训每次课的价格在300元左右,比其他课程起码贵三成。如此高价也不会使家长的热情“降温”。“来学的大都是为了准备小升初考试。现在那些民校联考说是不考竞赛题、奥数题,其实就靠这个来筛选学生。家长心里都清楚,谁不学谁吃亏。”

小升初

奥数学得好 考试有“着数”

尽管奥赛国内奖得主不再获保送大学,但更多小学生家长操心的是“迫在眉睫”的“小升初”考试。在小升初公校择校考和民办学校的入学选拔中,数学成绩的权重居三科之首,题目中也无一例外都有奥数的影子,一些学校对在奥数比赛获奖的学生,有减免学费、捐资助学费或降分录取的优惠。各小学奥数培训班也常以有多名参加过培训的学员考上名牌初中作为广告宣传。

邹女士的女儿就读于东风路一所省一级小学四年级,她告诉记者,女儿班上有过半的同学在学奥数。“老师说学过奥数的,考初中有‘着数’。”

去年广州17所民校联考报名前,育才实验学校副校长兼香江中学校长陈景惠接受采访时也透露,17所民校联考题目分别由一名中学校长出题,为增加选拔性,数学附加题相当有难度。民校联考虽然没有奥数题,但学过奥数的学生做起来会非常容易。

资深奥数教练冼德载一直在留意“小升初”考试的出题情况。他说,小升初“择校风”一日不息, “奥数热”一日不退。他介绍,在2007年前,广州小升初考试的试卷经常用奥数题,到了2008年社会压力比较大,那一年的小升初试题就没有用奥数题目,所以非常简单,分数飙得很高。“一看不行,2009年又用了奥数题,而且整份试卷难度都很高,又导致分数非常低。”至于去年民校联考的数学试题,他说:“前面的题很基础,后面两题很难,绝大多数人都做不出来。”

记者拿到去年17所民校联考的试卷发现,最后一道附加题目分值20分,给出的条件复杂,是奥数中常见的行程类应用题。

荔湾区家长陈先生儿子今年读五年级,三年级开始学奥数,随着课程加深,学得有些吃力。但陈先生认为,学奥数对儿子有好处,“每次考试不是第一就是第二名”。不过,他也坦言:“其实我也希望是考试时别考奥数,那些太难了。但现在,人家学你不学,总觉得很吃亏。”

中考

过八成题目考基础

作为初中毕业考和升学考“二合一”的考试,去年广州数学中考试题中超过八成的题目是基础题,但最后两道压轴题的综合性比较强,“想考上好的学校,拼的就是最后两道题。”广雅实验学校资深数学老师刘敏表示,学奥数能开拓思维,有兴趣的学生学一学并没有坏处,“不过并非人人要学到拿奖的程度。在一个班里要找出一个在省市奥数比赛中拿奖的学生,其实也不容易。”刘敏说,有一些小学学习奥数的学生,过了“小升初”这道坎后,因为兴趣有限,上到初中后就放弃了。

其实,并非要学习奥数才能在中考中取得好成绩。2009年广州中考“状元”李杨怡当年接受采访时就曾表示,自己小时候学过一段时间奥数,但提不起兴趣,“那些题看起来像天书一般,竞赛我连复赛都没进”,于是,她及时“刹车”,主动放弃了学奥数。

高考

命题思路大相径庭

“高考数学试题和奥林匹克竞赛试题的要求是完全不同的。奥数竞赛的试题是给选手四个半小时,做3个题目。而高考试卷是在2小时内做完 几十道题目。”中科院院士、数学家张景中说。

张景中介绍,奥数竞赛需要选手应用技巧和方法解决数学问题,高考数学的命题思路则完全不同。以广东省2010年数学考试大纲为例,其明确阐释了目的在于“考察考生对中学数学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的掌握程度,考察考生对数学思想方法和数学本质的理解水平,以及进入高等学校继续学习的潜能”。

记者了解到,除了有志于参加奥林匹克数学竞赛的学生外,高中生里学奥数的人数较少,主要原因就在于高考试题和奥数题目的考察目的和考察内容都有较大差异,不如集中精力复习高中数学,争取高分。

名师说奥数

提前学公式 实乃“假奥数”

市民王女士家有一个正读小学的孩子。她告诉记者,自己曾找一道小升初联考数学题来做,结果发现,如果没有学过奥数,附加题部分需要用到初三的函数知识才能解出,为此,她决定努力一下,让孩子在六年级之前学会初三的数学知识,这样就不用补习奥数了,因为相比较而言,学习奥数更辛苦。

广雅实验学校资深数学老师刘敏认为,其实,现在市面上一些奥数班实际上并非真正的奥数,而是数学提高班。任教初中的她,有时上课时会遇到学生表示“这个公式学奥数时学过”,可要问到公式是如何得出,大多不知其所以然。她表示,真正奥数所教授的内容不同于日常教学,它是脱离日常教学大纲的,在解题时往往要绕上好几道弯,让孩子提前学一些在高年级时会学到的定理公式,“其实是‘假奥数’”。

那么,真正的奥数究竟是什么呢?中科院院士、广州大学计算机教育软件研究所名誉所长张景中曾为国际数学奥赛出题和评卷。他还有一个身份是科普作家,用深入浅出的语言向青少年阐述科学的奥妙和趣味。“数学竞赛并不是所有学生都适合参与,它是面向青少年中很小一部分数学爱好者组织的活动。这些数学爱好者估计不超过中小学生的 5%。”张景中说,在中小学生人群里,数学学科的优等生大概占20%,适合学奥数的只占5%。“实际上,奥数是从高深的数学问题中选取一些用一两个小时就能解决的小问题,让学生研究。说得通俗一点,就是在深的里面教浅的。”相对而言,中小学数学的重点在于教授基础知识。

“其实数学是统一的,只有深和浅的区别。学过奥数的学生,掌握了更多的方法,再回头来做高中的数学练习题、考试题,也能做得很好。有些奥数选手,哪怕上大学后并不学数学,而是转去学物理、计算机、生命科学等,也能够做出成绩。”

张景中说,学奥数本来没错,应该反思的是奥数与加分、保送等升学优惠联系在一起。“教育部前不久调整了高考中奥数加分和保送的内容, 我很赞成。不要让人为了走捷径来学奥数。”在他看来,数学对开发思维有两个最大的好处:一是让人“学会怎么讲道理”,二是 “学会直观地看待事物”。


1 个附件 售价 大小 下载 时间

1.jpg 0 金币 26.05K 71 次 2011-3-2

2.jpg 0 金币 51.96K 64 次 2011-3-2

#1楼
发帖时间:2011-03-02 03:45:39   |   回复数:23
游客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