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Q呆
一代宗师

[图书类] [PDF] [] 《我的佛教观》扫描版[PDF][驴链]

-->
中文名: 我的佛教观
作者: 池田大作
译者: 潘桂明
业露华
图书分类: 哲学/宗教
资源格式: PDF
版本: 扫描版
出版社: 四川人民出版社
书号: 7220053266
发行时间: 2001年02月
地区: 大陆
语言: 简体中文
简介:

内容介绍:

中译本序

此次,四川人民出版社刊行的大型的《宗教与世界》丛书,将收入我的对话篇著作,作为著者,深感荣幸,不胜欣喜。
该书是我出版的系列著作《佛教对话丛书》之一。
无庸赘言,佛教是创始于印度的悉达多·乔答摩,具有两千多年历史和传统的宏伟的宗教。作为世界的三大宗教之一,至今犹被以亚洲为中心的广大民众清纯地信奉着。这是众所周知的事。
我祈求世界永久和平与民众永远繁荣,并为之竭尽绵薄之力。可以说,这一《佛教对话丛书》就是在佛教的悠久历史中探求其现实的理念和思想的尝试。
对话是我和青年学者们在畅所欲言的讨论或交谈的相互交流与启迪中进行的。 而一个个题目的归纳,是以谈论我在每日的佛道实践中所把握的佛教观点,史观这一形式展开的。
附带一提,本书还有姐妹篇《我的释尊观》,则是就世不二出的巨人、佛教鼻祖乔答摩的生涯和活动进行的对话。
那么,乔答摩圆寂后,印度佛教的历史发生了。怎样的思想性变迁呢?可以说,本书正是以这;主题为轴,试图纵观整个印度佛教。
追忆往事,去今15年前的1974年6月5日,我初登“万里长城”的一角——八达岭的居庸关。那是第一次访问中国的时候。
我站在长城上,沐浴初夏的阳光,心旷神怡,对眼前铺展的景观感慨一新,铭刻心底。
我想起为数众多的译经僧和胡僧,他们越过巍峨耸立的帕米尔山脉,涉过流沙漫漫的塔克拉马干沙漠,历尽千辛万苦,终于跨过这万里长城,到达中国境内。
应该说,中国佛教的历史确实是他们舍身忘死的使命感的赐物和结晶。进而,这中国的佛教又传到遥远的远东之岛日本。西域——中国——日本,当我的心在这条无形的佛教东传的路途上徜徉时,一个毅然的决定油然涌起。
——中国的确是日本文化和佛教的源头,是大恩人。我们日本人必须在心灵深处重新认识这一不言自明的事实,并且要不断地付诸行动,为报答恩情的有诚意的行动。
作为一个民间人士,我通过前后六次访华(当然,在日本就更不消说了),同当今中国各界的领导人、文化人和学者进行对话,广泛地保持着“和平”与“文化”的相互交流,这也就是想报答中国“大恩”的心愿的表露。倾注报恩之念,我一直提倡构筑日中的“金桥”。
岂止“金桥”,在日中两国之间,还要构筑通向21世纪的新的“丝绸之路”,即“文化之路”,为此,我今后仍将奉献寸草之心。
中国的天台大师智颉把大乘佛教的真髓——法华经的精神简洁地归纳为一句话:“一切世间的治生产业皆与实相不相违背。”
佛教往往被解释为属于形而上的思想性层次,是有别于形而下的政治、经济等的另一层次的世界。然而,真实的佛法并不是与时时进步、变化的社会相脱离的。毋宁说是与政治、经济等不可分开的,具有重要的社会性使命,即经常给这些行为以生气勃勃的活力,将其引向赋有价值的方向。
智凯暗示:佛教也内含极其现实主义的哲学。
而这一法华经的哲理,作为日莲大圣人的佛法,在13世纪的日本开花结果。
回顾以上的历史脉络时,《我的佛教观》被译为中国语、从日本回归中国这件事,也令人不能不深感佛教所谓“缘”的不可思议。
总之,但愿我的这本书能成为构筑日中两国通向21世纪的新丝绸之路一砖一石。当此付梓之际,谨向予以提挈的何光沪先生、汪弥先生及承担翻译之劳的潘桂明先生和业露华先生等有关人士,致以衷心的谢忱。是为序。

作者介绍:

  池田大作,1928年出生于日本东京。创价学会名誉会长、国际创价学会会长。创立创价大学、美国创价大学、创价学园、民主音乐协会、东京富士美术馆、东洋哲学研究所、户田纪念国际和平研究所等。不断与世界各国有识之士对谈,推进和平、文化、教育运动。荣获“联合国和平奖”,以及世界许多城市的名誉市民和“世界桂冠诗人”的称号等。莫斯科大学、北京大学等200所大学的名誉博士和名誉教授。主要著作有《人性革命》(全12卷)、《我的世界交友录》(Ⅰ、Ⅱ)以及与汤因比的对谈集《展望21世纪》、与马尔罗的对谈集《人性革命与人的条件》、与戈尔巴乔夫的对谈集《20世纪的精神教训》等。

  迄今,池田大作被誉为世界著名的佛教思想家、哲学家、教育家、社会活动家、作家、桂冠诗人、摄影家、世界文化名人、国际人道主义者。1983年获联合国和平奖,1989年获联合国难民专员公署的人道主义奖,1999年获爱因斯坦和平奖。在中国获得的奖项有:中国艺术贡献奖(1959),中日友好“和平使者”称号(1990),“人民友好使者”称号(1992),中国文化交流贡献奖(1997)。

内容截图:




目录:

序言
一、佛典的结集
二、上座部和大众部
三、阿育王
四、弥兰陀王之问
五、东西文化的交流
六、大第六佛教的兴起
七、维摩洁与在家菩萨
八、法华经的形成
九、法华经的精神
十、龙树和世亲
参考文献
译后记



ed2k://|file|%5B%E6%88%91%E7%9A%84%E4%BD%9B%E6%95%99%E8%A7%82%5D.%28%E6%97%A5%29%E6%B1%A0%E7%94%B0%E5%A4%A7%E4%BD%9C.%E6%89%AB%E6%8F%8F%E7%89%88.pdf|33462270|ae223ee15824093a382842667e41353f|h=hhbnjbycohrwmhisirrbjbwi2tvx4ay7|/
ed2k://|file|%5B%E6%88%91%E7%9A%84%E4%BD%9B%E6%95%99%E8%A7%82%5D.%28%E6%97%A5%29%E6%B1%A0%E7%94%B0%E5%A4%A7%E4%BD%9C.%E6%89%AB%E6%8F%8F%E7%89%88.djvu|4453223|d702ba1dd8fee1af11e904e2cfd61041|h=tymdbxu2jdsfgdfnyy3gt6n7olgbxiok|/


#1楼
发帖时间:2012-09-12 15:51:07   |   回复数:1
新迎世居房地产
无名小卒

下来看看,学习,谢谢!
2012-9-14 #2楼
游客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