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arusky
一派掌门

[] 吃小吃、观国宝、走马观花话西安-上[101P]

-->
西安,古称“长安”,是举世闻名的世界四大文明古都之一,居中国古都之首,是中国历史上建都时间最长、建都朝代最多、影响力最大的都城,是中华民族的摇篮、中华文明的发祥地、中华文化的代表。当今的西安是陕西省的省会,中国七大区域中心城市之一,亚洲知识技术创新中心,新欧亚大陆桥中国段和黄河流域最大的中心城市,中国大飞机的制造基地,中国中西部地区最大最重要的科研、高等教育、国防科技工业和高新技术产业基地。2009年国家颁布的《关中-天水经济区发展规划》中西安被列为继北京、上海之后,我国第三“国际化大都市”。
      西安,古称“长安”,“京兆”。是举世闻名的世界四大古都之一,是中国历史上建都时间最多、建都朝代最多、影响力最大的都城,是中华民族的摇篮、中华文明的发祥地、中华文化的代表,有着“天然历史博物馆”的美誉。
  西安,在《史记》中被誉为“金城千里,天府之国”,是中华民族的发祥之地,由周文王营建,建成于公元前12世纪,先后有21个王朝和政权建都于此,是13朝古都,中国历史上的四个最鼎盛的朝代周、秦、汉、唐均建都西安。西安高陵杨官寨遗址发现,将中国城市历史推进到了6000年前的新石器时代晚期,同时确定了西安是世界历史上第一座城市。
  当今的西安是中华人民共和国陕西省的省会,中国七大区域中心城市之一,亚洲知识技术创新中心,新欧亚大陆桥中国段和黄河流域最大的中心城市,中国大飞机的制造基地。 西安是中国重点高等院校最为集中的城市之一,综合科技实力居全国前列。西安是中国中西部地区最大最重要的科研、高等教育、国防科技工业和高新技术产业基地,电子信息产业基地,航空、航天工业的核心基地,是中国科技实力最强,工业门类最齐全的特大型中心城市之一,是活力四射的内陆新特区,中国中西部和北方内陆地区的金融中心、交通中心,全国科技资源统筹试验特区、以及关中—天水经济区的核心,国家赋予西安的定位是:建设现代化国际大都市。
  人口:2009年末常住人口843.46万人。
  民族:汉族占总人口的98.8%,西安市拥有中国56个民族中的50个,少数民族以回族人口最多
  标志性建筑:大雁塔、钟楼、鼓楼、明城墙 、大明宫、大唐芙蓉园、小雁塔等
  方言:汉藏语系汉语中原官话—陕西话
  市境海拔:345-3767米,最高点为太白山拔仙台,海拔3767.2米,最低点为渭河出境处,海拔345米
  经纬度:东经107°40′~109°49′和北纬33°39′~34°45′之间。
  市境:东西长204公里,南北宽116公里
      GDP:2719.10亿元(2009年)

台湾著名词人方文山说,想看千年以前的中国,就要到西安。于是在2010年12月到了西安。

行程如下:

第一天         乘机抵达咸阳国际机场,自行游碑林、观古城墙;
第二天        参团参观东线。游骊山、华清池、秦陵地宫、兵马俑博物馆、游回民街;
第三天        自行参观陕西历史博物馆、大雁塔、游回民街;
第四天        参团参观西线。游茂陵博物馆、乾陵、法门寺。夜游粉巷和竹芭市;
第五天        自行参观西安历史博物馆、小雁塔。下午乘机返航。

石榴王



碑林



兵马俑



陕西历史博物馆的国宝



法门寺出土的秘色瓷



法门寺之观世音菩萨



法门寺之佛指舍利



首站来到西安碑林博物馆,在全国博物馆大多免费开放的形势下,这里还要买票入内,价格:

   旺季(3月1日-11月30日):45元 /人;学生及65-70岁老人半价优惠:22元 /人

   淡季(12月1日-次年2月底):30元/人;学生及65-70岁老人半价优惠:15元/人

   离休、军人、70岁以上老人持相关证件免票参观。

   官网:
http://www.beilin-museum.com/blgk.asp

    碑林是收藏我国古代碑石时间最早、名碑最多的一座文化艺术宝库。其创始者为北宋名臣吕大忠(陕西蓝田人),时任陕西转运副使。 碑林不仅是中国古代文化典籍石刻的集中点之一,也是历代名家书法艺术荟萃之地。“碑林”由于碑林丛立如林,蔚为壮观而得名。碑林已有九百多年的历史,已它独特的收藏而成为中外驰名的艺术瑰宝。
    西安碑林现收藏有自汉代至今的碑石、墓志近3000件,展出1089件,收藏碑石、墓志的数量为全国之最,且藏品时代系列完整,时间跨度达2000多年。这里碑石如林,篆、隶、楷、行、草各体俱备,名家荟萃,精品林立,令人惊叹不已。
    碑林对人们的最大吸引力,还在于它集中了许多杰出出发家的传世名作。如东汉中平二年(公元185年)刻的《曹全碑》,笔画圆润而精气内涵,体匀整秀而飘逸多姿。   碑林保存的名碑中,以唐碑最为突出。欧阳询书写的《皇甫诞碑》,险劲精绝,格局峻峭,间架结构端整劲秀,笔力刚劲,自成一家。褚遂良书写的《同州圣教序碑》,被誉为笔势如铁划银钩。他的书法流畅多姿,气势刚健,颜妙超纵,弥觉珍贵。欧阳询之第四子欧阳通,幼年失父,刻意模仿父书,得父法而险峻过之,父子齐名,号“大小欧阳”。传世石刻,除河南开封博物馆收藏得《泉男生墓志》外,就数碑林所藏的《道因法师碑》了,他的书法刚劲,结构严谨,与其父各臻其妙,而又一脉相承。   碑林还保存了唐代杰出书法家颜真卿书写的五通丰碑。其中有他四十四岁时写的《多宝塔碑》;五十六岁时写的《郭家庙碑》;六十二岁前后写的《藏怀恪碑》;七十一岁时写的《颜勤礼碑》;以及他七十二岁时写的《颜家庙碑》。这使我们有幸欣赏一个伟大书法家,三十年间各时期的杰作。   《大达法师玄秘塔碑》,是唐代晚期著名书法家柳公权的杰作,书体严谨浑厚,笔势挺拔遒劲,势如削竹,历来有“颜筋柳骨”的赞誉。   碑林最著名的书法碑,还有唐咸亨三年(公元672年)刻的,由唐弘福寺和尚怀仁集王羲之墨迹中的字组成的《大唐三藏圣教序碑》。怀素写的《草书千字文》,篆书在唐代,推李阳冰为首,被誉为“若古钗倚物,力有万钧,李斯之后,一人而已”。他的篆书《三坟记》和《先茔记》,运笔合理,矩法森森。

图为碑林门口的石刻马。


唐代碑。














狂草。


狂草,属于草书最放纵的一种,笔势相连而圆转,字形狂放多变,在今草的基础上将点画连绵书写,形成“一笔书”,在章法上与今草一脉相承。
狂草的成就,是唐代书法高峰的另一方面的表现。代表人物是张旭和怀素.张旭史称“草圣”。

张旭
  张旭字伯高,唐开元天宝年间(713—756)吴郡(今江苏苏州)人,官至今吾长史,故世人又称张长史。张旭平生嗜酒,性情放达不羁,往往酒醉后一边呼叫一边狂走,乘兴而挥毫。画史上记载,他曾经用头发濡墨书写大字,当时人们叫他“张颠”。   张旭的狂草左驰右鹜,千变万化,极诡异变幻之能事。韩玉涛先生认为可将其归纳为三个特点。其一为“狂”,写起来一气呵成,始终一贯,保持一种气势,满眼是“意”,“无惜是非”。其二为“奇怪”、“变态”。如“游云千万朵”,变幻莫测,下笔结  硬笔狂草
体,都不易捉摸。第三个特点是“可畏”。“可畏”不是“可悦”、“可媚”,摈弃妍美、纤弱的病态,而产生一种岩石压顶之感,“观者对字,若‘逼利剑之锋芒’,感到‘肃然巍然’”。张旭的草书虽狂虽草,但不失法度,一点一画,皆有规矩,因为他的楷书亦有相当高的成就。张旭传世的作品不多,可见到的有《肚痛贴》、《古诗四帖》等。
怀素
  另一位狂草大书家怀素(737—?)字藏真,俗姓钱,潭州(今湖南长沙)人,幼年便出家当了和尚。他比张旭晚二十多年,曾受张旭和颜真卿的影响,幼年学书,十分刻苦。“笔冢墨池”的成语典故就是由他所得。他的书法热情奔放、豪迈恣肆,如“飞鸟出林,惊蛇入草”。当时的诗人李白、钱起等都有赞美他书法的诗篇。韩*F在一首诗中写道:“何处一屏风,分明怀素踪。虽多尘色染,犹见墨痕浓,怪石奔秋涧,寒藤挂古松。若教临水畔,字字恐成龙。”把他的字与张旭字相比较,可以看出,后者笔画偏肥而前者偏瘦,所以,怀素在《自叙帖》中有“奔蛇走虺势八座”、“寒猿饮水撼枯藤”的诗句,以“奔蛇”和’枯藤”作比,甚为贴切。     狂草释文:楼上风雷起,笔端龙蛇游。
怀素和张旭齐名。后世有“张颠素狂”或“颠张醉素”之称。可以说是古典的浪漫主义艺术,对后世影响极为深远。他也能做诗,与李白、杜甫、苏涣等诗人都有交往。好饮酒,每当饮酒兴起,不分墙壁、衣物、器皿,任意挥写,时人谓之“醉僧”。他的草书,出于张芝、张旭。唐吕总《读书评》中说:“怀素草书,援毫掣电,随手万变,宋朱长文《续书断》列怀素书为妙品。评论说:“如壮士拔剑,神彩动人。”   怀素自幼聪明好学,他在《自叙帖》里开门见山他说:“怀素家长沙,幼而事佛,经禅文暇,颇喜笔翰。”他勤学苦练的精神是十分惊人的。因为买不起纸张,怀素就找来一块木板和圆盘,涂上白漆书写。后来,怀素觉得漆板光滑,不易着墨, 就又在寺院附近的一块荒地,种植了一万多株的芭蕉树。芭蕉长大后,他摘下芭叶,铺在桌上,临帖挥毫。 由于怀素没日没夜的练字,老芭蕉叶剥光了,小叶又舍不得摘,于是想了个办法,干脆带了笔墨站在芭蕉树前,对着鲜叶书写,就算太阳照得他如煎似熬;刺骨的北风冻得他手肤迸裂,他还是在所不顾,继续坚持不懈地练字。他写完一处,再写另一 处,从未间断。这就是有名的怀素芭蕉练字。
  在张旭和怀素以后,历代都有草书大家出现,如宋代黄庭坚、明代祝允明、徐谓、王铎,清代傅山,现代林散之、毛泽东等。每一书家在继承前人的同时,又融进了自己的个性。


操作人员在制作拓片。


拓片售价大约300元。


御笔。不过以前好像在别处见过。


一笔虎


文字时隔千年普通人还能读出的,没有几个国家能做到了。


御笔临帖。


御笔临米芾碑




许多地方是钟鼓二楼,这里却是钟马二亭。此钟是否出土于永泰公主墓不得而知。而移动了位置的钟,由于声学条件改变了就无法发出原有的洪亮钟声了。


碑林目录:
峄山刻石   
· 熹平石经残石   
· 三体石经残石  
· 司马芳残碑  
· 曹全碑   
· 邓太尉祠碑   
· 广武将军口残碑   
· 晖福寺碑   
· 孟显达碑   
· 孔子庙堂碑   
· 智永真草千字文   
· 皇甫诞碑   
· 道德寺碑   
· 同州圣教序碑   
· 兴福寺残碑   
· 道因法师碑   
· 集王盛教序碑  
· 御史台精舍碑   
· 大智禅师碑   
· 石台孝经   
· 多宝塔感应碑  
· 争座位稿   
· 颜勤礼碑   
· 大秦景教流行中国碑   
· 颜家庙碑   
· 不空和尚碑   
· 东陵圣母贴   
· 迥元观钟楼贴   
· 开成石经   
· 玄秘塔碑   
· 肚疼贴   
· 篆书目录偏旁字源碑   
· 大观圣作碑   
· 东坡集归去来兮辞诗   
· 淳化阁法帖   
· 米芾诗贴   
· 游天观山诗   
· 刘墉书贴   
· 游华山诗   
· 黄庭坚诗帖   
· 徐夫人菅洛墓碑   
· 吕他墓表   
· 元桢墓志   
· 元遥墓志   
· 于仙姬墓志   
· 赫连子悦墓志   
· 封李凤为宋州刺史文   
· 杨执-夫人独孤氏墓志   
· 南川县主墓志   
· 唐兴庆宫残图   
· 松鹤图   
· 达摩面壁图   
· 关中八景色图   
· 关帝诗竹图

进入博物馆,首先映入眼帘的是孔庙旧址,其建置可以追溯到北宋末年。保存至今的照壁、牌坊、泮池、棂星门、华表、戟门、碑亭、两庑等多为明清的建筑,并遵循着孔庙固有的建筑格局,组成了一个绿树掩映、古朴典雅的庭院式建筑群。陈列于小殿两侧的唐景云钟、大夏石马都是国宝级的艺术精品。前者铸于唐睿宗景云二年,已有1200多年历史。其音质纯美,钟声清晰宏亮,钟上还铸有唐睿宗李旦亲自撰文并书写的铭文一段,是李旦鲜有的传世字迹中的佳作。后者大夏石马,是十六国时代匈奴族铁弗部建立的大夏国的作品,他继承了我国汉代时刻艺术雄浑深沉,体魄巨大、生动传神的特点,代表了那个时代的艺术观念和艺术水平,同时也是一件极为罕见的珍贵民族文物。

     西安城墙景区位于西安市中心区,呈长方形,墙高12米,底宽18米,顶宽15米,东墙长2590米,西墙长2631.2米,南墙长3441.6米,北墙长 3241米,总周长11.9公里。有城门四座:东长乐门,西安定门,南永宁门,北安远门。西安城墙是在唐皇城的基础上建成的。完全围绕“防御”战略体系,城墙的厚度大于高度,稳固如山,墙顶可以跑车和操练。现存城墙建于明洪武七年到十一年(1374-1378),至今已有600多年历史,是中世纪后期中国历史上最著名的城垣建筑之一,是中国现存最完整的一座古代城垣建筑。

    早在明王朝建立前,当朱元璋攻克徽州后,一个名叫朱升的隐士便告诉他应该“高筑墙,广积粮,缓称王”。朱元璋采纳了这些建议。当全国统一后,他便命令各府县普遍筑城。朱元璋以为“天下山川,唯秦中号为险固”。西安古城垣就是在这个建城的热潮中,由都督濮英主持,在唐皇城旧城基础上扩建起来。   明代扩建后的西安城墙高12米,顶宽12-14米,底宽15-18米。城墙每隔120米修敌台一座,突出在城墙之外,顶与城墙面平。这是专为射杀爬城的敌人设置的。敌台之间距离的一半,恰好在弓箭的有效射程之内,便于从侧面射杀攻城的敌人。城墙上共有敌台98座,上面都建有驻兵的敌楼。

    古代武器落后,城门又是唯一的出入通道,因而这里是封建统治者苦心经营的防御重点。 西安城东、西、南、北四座城门,分别有正楼、箭楼、闸楼三重城门。闸楼在最外,其作用是升降吊桥,箭楼在中,正面和两侧设有方形窗口,供射箭用。正楼在最里,是城的正门。箭楼与正楼之间用围墙连接,叫瓮城,是屯兵的地方。瓮城中还有通向城头的马道,缓上无台阶,便于战马上下。全城还建有马道11处。城墙四角都有突出城外的角台。除西南角是圆形,可能是保持唐皇城转角原状外,其它都是方形。角台上修有较敌台更为高大的角楼,表明了这里在战争中的重要地位。
  城墙上外侧筑有雉堞,又称垛墙,共5984个,上有垛口,可射箭和瞭望。内侧矮墙称为女墙,无垛口,以防兵士往来行走时跌下。   最初的西安城墙完全用黄土分层夯打而成,最底层用土、石灰和糯米汁混合夯打,异常坚硬。后来又将整个城墙内外壁及顶部砌上青砖。城墙顶部每隔40-60米有一道用青砖砌成的水槽,用于排水,对西安古城墙的长期保护起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城四周环绕着又宽又深的城河,正对城门处设有可以随时起落的吊桥。吊桥一升起,进出城的通路便被截断。




石刻目录:
10月13日  
· 石刻艺术馆外景   
· 石刻艺术馆陈列   
· 陵墓石刻介绍   
· 墓门   
· 四神墓门   
· 郭稚文墓门     
· 七盘乐舞图     
· 迎宾六博图     
· 东王公,西王母     
· 流云狩猎图     
· 孔子见老子图     
· 牛车图   
· 青龙朱雀图     
· 车马出行图     
· 门吏图     
· 牛耕图   
· 李小孩石棺   
· 李寿石棺,墓门,墓志     
· 东汉双兽   
· 石兽     
· 蹲狮     
· 献陵石狮     
· 献陵石虎   
· 昭陵六骏   
· 昭陵石狮   
· 石羊   
· 宗教石刻介绍   
· 皇兴造像     
· 扈氏一族造像

东线一日游包括:骊山(+缆车为自费项目)、茂陵(自费项目)、乾陵、懿德太子或永泰公主墓(去的后者)、秦陵地宫、秦兵马俑博物馆。参观过程中要进2家店。
     实话实说,此线路最精彩部分是秦兵马俑博物馆,其余都是搭配,秦陵地宫更是人造景观,不值得观看。西安导游自揭潜规则:自费项目有提成,进店也有提成。门票折扣收入归旅行社,越是搭配的景点提成越高。而且把秦兵马俑博物馆放到最后参观,就是为了前面宰游客。东线旅游时旅行社宰客最丰厚的线路,各旅行社的老导游都愿意走此线路,新人只能走其他线路了。为了不让后面的朋友上当,我全程参加了挨宰过程并记录下来。

图为骊山所见,内含GPS信息。


骊山是秦岭北侧的一个支脉,东西绵延20余公里,最高海拔1256米,远望山势如同一匹骏马,故名骊山。骊山温泉喷涌,风景秀丽多姿,自3000多年前的西周就成为帝王游乐宝地。周、秦、汉、唐以来,这里一直是游览胜地,曾营建过许多离宫别墅,吸引着各代游人。这里有被称为关中八景”之一的“骊山晚照”;烽火戏诸侯的“烽火台”;纪念西安事变的兵谏亭;纪念女娲补天的老母殿等。

    图为观景台所拍。到此导游告诉时间有限,只能远眺烽火台、老母殿等地。


   连理枝又称相思树。连理枝是指两棵树的枝干合生在一起,在自然界中是罕见的。白居易的《长恨歌》中有“在天愿作比翼鸟,在地愿为连理枝。”之句。以连理枝比喻夫妻恩爱。

    图为骊山连理枝。


骊山俯瞰华清池。


图为骊山晚照(著名景点)碑,不过我们是早上来的。


骊山位于临潼县境内,属于秦岭支脉,海拔1256米,周围有华清池,烽火台等遗址。远望骊山松柏满山, 一片苍郁,实像一匹纯青的骊马, 美如锦绣。每当夕阳西下,骊山在斜阳的映照中涂上一抹红霞,非常美丽动人,人称“骊山晚照”。
  骊山西绣岭到第三峰 (老君殿)的断层北麓处为一转折,由此向西南呈阶梯状延伸渐成缓坡。每当夕阳西下,回光返照,复经折射,楼殿亭台,崖壁幽谷,苍松翠柏,仿佛金光笼罩,各呈异彩,景色格外绮丽,有“骊山晚照”之美誉。清代诗人曾经赞美道:“丹枫掩映夕阳残,千壑万万崖画亦难。此时骊山真面目,人生能得几回看!”尤其深秋时节,满山红叶,更令人沉浸于“渭水秋天白,骊山晚照红”的诗情画意之中,“骊山晚照”因而名列“关中八景”之一。

   于右任(1879年4月11日-1964年11月10日),汉族,陕西三原人,祖籍泾阳。原名伯循,字诱人,尔后以“诱人”谐音“右任”为名;别署“骚心”“髯翁”,晚年自号“太平老人”。于右任早年系同盟会成员,长年在国民政府担任高级官员,同时也是中国近代书法家。他的侄外孙刘遵义教授乃现任香港中文大学校长。于右任善长诗词书法,所创“标准草书”深受海内外学人欢迎,并著有《于右任诗词集》《标准草书千字书》等。   可以说,他是中国近代书法史上的书法艺术大家,尤擅魏碑与行书、章草结合的行草书,首创“于右任标准草书”,被誉为“当代草圣”、“近代书圣”、“中国书法史三个里程碑之一”(另外二位为王羲之、颜真卿)。   于右任是民主革命的先驱,在辛亥革命时期,他是著名的报刊活动家、教育家、诗人。他是复旦大学、上海大学、国立西北农林专科学校(今西北农林科技大学)的创办人,被尊称为“元老记者”。

   图为于右任题词碑。


兵谏亭前石刻。


兵谏亭
“九.一八”事变后,蒋介石携夫人宋美玲来陕,以游山玩水为名,布置大规模的剿共活动,期间张、杨两位将军在洛阳、西安、临潼等地数次劝谏蒋“联共抗日”均遭到拒绝,1936年12月12日凌晨4时许,张、杨带兵对华清池形成包抄之势,酣睡中的蒋介石突闻枪响,仓惶在两名侍卫搀扶下从华清池五间厅后窗逃跑,藏于半山腰一虎斑石东侧石峡洞后,后来被搜山部队发现,扶掖下山,送往西安,这就是震惊中外的“西安事变”,是中国近代史上的一个重要转折点。这座高4米,宽2.5米的石亭,建于1946年3月,由胡宗南发起,黄埔军校七分校全体士官募捐而成,最初起名“蒙难亭 ”,蒋介石听说后大为不满,故改名曰“正气亭”。解放后,该亭更名为“捉蒋亭”,1986年12月在纪念“西安事变”50周年前夕,为了缓和两岸关系,再次易名为“兵谏亭”。
   下边人多,拍上边。躲避游客拍摄也是必修课。


当年蒋介石藏身之处。游客在体验。图中铁链示后来修建的。蒋介石误以为是红军来袭,翻墙而出,摔伤腰部,十多分钟内急速登山藏于此处,看来身体素质还是有一定基础。


演戏可以不要钱。和游客拍照可是必须要钱。骊山收费有官收和私收,官收方式为门票和缆车;私收则名目繁多:有的景点以有偿摄影(高估了,应称拍照)、有的借助道具(看看老祖宗的东西要几十),更有甚者强霸住一个景点不许别人拍照。仓廪实呼?看来是虚!所以不知礼节!


没去过骊山的朋友去去无妨,如果只想看兵马俑的朋友建议别参加此一日游团。山路耗费大量体力和随身的水,为后面的进店埋下伏笔。随后几天腿疼会伴随你。

骊山全景图。


五间厅在华清池园内众多仿古建筑物中,有一座砖木结构的厅房,南依骊山,北至荷花池,庭院平坦,树木葱郁,因由五个单间厅房相连名五间厅。

  五间厅是古环园中的主要建筑物,合抱粗的赤色大柱高擎于厅的前廊檐,气宇轩昂。与周围的三间厅、望河亭、飞虹桥、飞霞阁相映成趣。

  五间厅建于清朝末年,1900年八国联军进攻北京,慈禧西逃曾驻跸于此。1934年曾加以修葺,成为高级官员游览休憩的场所。1936年10月、12月蒋介石两次入陕,以华清池为“行辕”,下榻五间厅,在此策划高级军事会议,坚持“攮外必先安内”的错误国策,强迫张学良、杨虎城两位将军率东北军、十七路军进攻红军。张、杨两位将军为促蒋抗日救国,在此谏阻蒋介石放弃内战政策,联合红军抗日,蒋介石断然拒绝。张学良、杨虎城遂联合行动,与12月12日发动兵谏,在院内进行了一场激战,蒋介石在寝室听见枪声,从后窗仓皇出走,越后墙而过,跃入深沟,碰伤脊背,由侍卫搀扶上山,匿身于西绣岭虎斑石处的草丛中,被搜山部队发现,扶掖下山,送往西安。

  五间厅由西往东依次是:秘书室、蒋介石卧室、蒋介石办公室、部署进攻红军的会议室、侍从室主任钱大钧的办公室。
  五间厅的玻璃窗、墙壁上,迄今还保留兵谏发生激战时的弹痕,各房间办公室用的桌子、椅子、床、沙发、茶具、火炉、地毯、电话等,均按原貌复制摆放。

  与五间厅相邻的三间厅(亦称桐荫轩),始建于1900年,曾为达官显贵游览下榻之所。1936年10月、12月随从蒋介石而至的侍卫官、秘书曾在此厅住宿。12月12日晨,兵谏发生,蒋的侍卫官冲出门外,凭借院内的建筑物拼命抵抗。至今三间厅的墙壁上、玻璃上仍然保留多处弹痕。

  三间厅已辟为“蒋介石在华清池”活动展览,展出大量珍贵的历史文献。


挨屋拍摄。


卧室。


秘书室


华清池亦名华清宫,位于西安东约30公里的临潼骊山北麓,是中国著名的温泉胜地。1982年华清池被列入中国第一批重点风景名胜区,西安事变旧址五间厅被列为中国第二批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996年,国务院公布唐华清宫遗址为中国第四批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华清池大门上方有郭沫若书写的“华清池”匾额。进了大门就见两株高大的雪松昂然挺立,两座宫殿式建筑的浴池左右对称,往后是新浴池,由新浴池往右行,穿过龙墙便是九龙湖,湖面平如明镜,亭台倒影, 垂柳拂岸,湖东岸是宜春殿,北岸是飞霜殿为主体建筑,沉香殿和宜春 殿东西相对,西岸是九曲回廊。由北向南过龙石舫,再经晨旭亭、九龙桥、晚霞亭,便到了仿唐“贵妃池”建筑群。

   “莲花汤”是玄宗皇帝沐浴的地方,占地400m2,是一个可浴可泳的两用汤池,充分显示了至高无上、唯我独尊的皇权威严。池底一对约30cm的进水口曾装有双莲花喷头同时向外喷水,并蒂石莲花象征着玄宗、贵妃的爱情。

  “海棠汤”,俗称“贵妃池”,始建于公元747年,因平面呈一朵盛开的海棠花而得名。白居易《长恨歌》中“春寒赐浴华清池,温泉水滑洗凝脂。侍儿扶起娇无力,始是新承恩泽时”的杨贵妃在这花朵一样的浴池中沐浴了近十个春秋。

  “星辰汤”修建于公元644年,是专供唐太宗李世民沐浴的汤池,池壁造型是南峭北柔,初步推测是工匠模拟自然界山川河流的造型修建的。传说原址上面及四周无遮物,沐浴可见天上星辰,故名。在星辰汤后面还有温泉古源。出了贵妃池向前行便进望湖楼,先见荷花池然后经飞霞阁,传说此阁是贵妃浴后观景及凉发之处。 现在的九龙汤是唐玄宗洗浴的池名, 贵妃池是杨贵妃沐浴的地方。接着来到五间亭,中国近代史上著名的“西安事变”也发生在这里。震惊中外的西安事变发生时蒋介石曾在此居住过。后面骊山的半腰间虎斑石处还有一座“兵谏亭”,高4米,宽2.5米,水泥钢筋结构,兵谏亭匾额是用贵重的蓝田玉制成。走出望湖楼,向右可沿着一条砖砌的台阶上行,直登苍翠葱绿、美如锦绣的骊山游览。经近年来考古发掘,在唐华清宫保护范围内发现了唐梨园遗址,清理出“莲花汤”(御汤)、“海棠汤”(贵妃池)等五处皇家汤池遗址及大量建筑材料。同时在唐、汉文化层下发现了新石器时代的夹砂泥质陶片,为研究华清池的历史提供了珍贵的实物依据。

  1936年12月12日,震惊中外的“西安事变”就发生在这里,这次事件直接引起了第二次国共合作,是中国抗战史上重要的转折点。“西安事变”的遗址在华清池风景区,内有五间厅和兵谏亭等。

  今天的华清池,名山胜水更显奇葩,自然景区一分为三,:东部为沐浴场所   ,设有尚食汤,少阳汤,长汤,冲浪浴等高档保健沐浴场所,西部为园林游览区,主体建筑飞霜殿殿宇轩昂,宜春殿左右相称。园林南部为文物保护区,千古流芳的骊山温泉就在于此。   
  
   近年来,为了适应旅游形势的发展,华清池内又新添了中外书法碑林、梨园及其它艺术展馆。构成了集旅游、文物、园林、沐浴、娱乐、餐饮、为一体的综合性文物游览场所。堪称北方皇家园林之典范。

  2007年5月8日,西安市华清池景区经国家旅游局正式批准为国家5A级旅游景区。 太子汤是专供太子沐浴的汤池。“尚食汤”是专供尚食局官员沐浴的汤池。

  在星辰汤后面还有温泉古源。出了贵妃池向前行便进望湖楼,先见荷花池然后经飞霞阁 现在的九龙汤是唐玄宗洗浴的池名, 贵妃池是杨贵妃沐浴的地方。接着来到五间亭,中国近代史上著名的“西安事变”就发生在这里。震惊中外的西安事变发生时蒋介石就在此居住,后在骊山半腰被抓。现在骊山的半腰间虎斑石处还有一座“兵谏亭”,高4米,宽2.5米,水泥钢筋结构,兵谏亭匾额是用贵重的蓝田玉制成。走出望湖楼,向右可沿着一条砖砌的台阶上行,直登苍翠葱绿、美如锦绣的骊山游览。经近年来考古发掘,在唐华清宫保护范围内发现了唐梨园遗址,清理出“莲花汤”(御汤)、“海棠汤”(贵妃池)等五处皇家汤池遗址及大量建筑材料。[2]同时在唐、汉文化层下发现了新石器时代的夹砂泥质陶片,为研究华清池的历史提供了珍贵的实物依据。   “西安事变”遗址   1936年12月12日,震惊中外的“西安事变”就发生在这里,这次事件直接引起了第二次国共合作,是中国抗战史上重要的转折点。“西安事变”的遗址在华清池风景区,内有五间厅和兵谏亭等。
  


华清池旧址。


号称是中国最早的鸳鸯浴池。


凉发亭,传为贵妃浴罢凉发梳头之处。


池水源头,里面置玉石。


温泉走向,按品级高低分别享受。


贵妃雕像。原放置东门外,迫于舆论压力,移到此处。在雕像移动时左腿处损坏。



西安盛产火晶柿子。
  火晶柿子因果实色红如火,果面光泽是水晶而得名。又因熟后质软,外皮火红,深秋成熟时挂满枝头,如火焰般艳丽,所以又叫“火景”。它的特点是:个小色红,晶莹光亮,皮薄无核,果肉密甜、火晶柿子果实扁圆、吃起来凉甜爽口,甜而不腻,味道极佳,且果皮极易剥离。
  临潼火晶柿子含糖量高,除先食用外,可酿酒、做醋,药用能治肠胃病、止血润便、降血压,同时还是良好的滋补品。用临潼火晶柿子和面粉做成的火晶柿子饼,绵软香甜,是西安有名小吃。临潼火晶柿子每年都大量出口,深受国内外旅游者的赞誉。

    图为火晶柿子嫁接树。


维修中,但是景色不错。


津阳门。唐代长安华清宫的外门。 唐 郑嵎 《津阳门诗》:“津阳门北临通逵,风雪猎猎飘酒旗。”


西安秦陵地宫展览馆位于“千古一帝”秦始皇帝陵西侧,占地25亩,是国内第一处立体再现秦汉时期帝王陵寝的历史文化旅游景点。 说实话不怎么样。门票20。上两张到此一游。


模拟地宫。


传说中的BIANGBIANG面。


跟导游进店----挨宰。业内潜规则了。这碗裤带面要价68,一笑而过。


演戏不可笑,演戏露馅了才可笑。这份要28。



吃完饭,又一把小刀抡来。再次进店,这次是所谓特产城,私企。东西价格比市内超市贵很多。进门送个塑料袋,出门如果没买东西收回。给他留点面子不上片了。
    下面终于到了今天的精华部分:秦始皇兵马俑博物馆(注意还是内含杀机哦)。由于前面耗时过多,导游再次让全员购买电瓶车票。(有提成?)


秦始皇兵马俑博物馆 国家AAAAA(5A)级景点,秦始皇兵马俑博物馆坐落在距西安37公里的临潼区东,南倚骊山,北临渭水,气势宏伟,是全国重点的文物保护单位。
    官网:
http://www.bmy.com.cn/


展馆内光线昏暗,加上旅客众多,拍照很困难。






据说原物借给世博会,此为复制品。


换个角度。




各国首脑来参观送的礼物。








大约从1995年起,秦俑博物馆周围的群众开始流传起这么一副对联:

    翻身不忘共产党   致富全靠秦始皇   

    横批:感谢老杨

    我看要加上游客帮忙,此书经导游不断忽悠,限量发行,加上有“难得一见”的老杨亲笔签名(其实天天坐堂),标价XXX的书,不断被游客买下。我们团没人购买,导游很不高兴,看来拿不到回扣了。
   另外那个全景电影也该换换了,模糊不清不说,连英文翻译也错误百出,不知道怎么通过审查的。看了几分钟闪人了。


劳累了一天,终于看到真神了。


拍摄时间显示直到下午4点半才看到兵马俑。而此地的一瓶饮料要10块。(市内超市3块以下)别的不说了。一号俑坑遗址展览大厅还在发掘中,维修也在同步进行。


左看。


右看。


绕场一周。


模仿北京的痕迹很多,高标低价。没有本地客人,淡季比较冷清。


检阅千年仪仗队。


到队尾了。


发掘现场的维修部份。


修复后。


效率很高。


修复后列队。




发掘现场还留有霸王火烧痕迹。


这边正在发掘。大批秦砖散落一地。




修复的俑阵。


二、三号坑很少人关注。


二号坑里是指挥俑。


主要区别在俑的帽子和盔甲。


完整出土的跪射俑。为镇馆之宝,而且......


俑身侧影与陕西地图非常相似。


环绕一圈。


出土时状态。


中级军吏俑。甲片略小、带领带(世界上最早的领带?)。


高级军吏俑。甲小了,装饰多了。


立射俑。


鞍马骑兵俑。


现场。


局部。



#1楼
发帖时间:2012-08-13 23:25:04   |   回复数:0
游客组